大家好,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初中生打扑克又软又疼又叫,15岁打扑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武汉14岁男孩跳楼自杀的悲剧令人痛心,起因却小得不能再小。三个同学课间在教室里打扑克玩,结果班主任老师小题大做,把三个学生的家长都叫到学校里来。其中一个学生的妈妈不冷静了,在教室的走廊里当众打了儿子两个耳光,并推他的头撞到后面的立柱上,还掐了他的脖子。妈妈刚走,这个男孩就爬上走廊的护墙,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了下去,不治身亡。这个悲剧本不该发生。
学生课间打扑克,可能确实违反了学校的纪律,但也不是什么出格的大事,老师批评教育一下,最多再把扑克没收掉,这样处理也就可以了,事后告知家长可能也是多余的。但是老师却小题大做,当即把三个学生的家长都叫到学校里来,这是干什么呢?无非就是想让家长来教训一下自己的孩子。是这几个学生不服老师管教吗?从那个男孩任凭妈妈打他的情形来看,他是一个很老实的孩子,应该不会不服老师的管教,没有必要把家长叫到学校里来。
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里来,实际上是逃避自己的教育责任。学生课间打扑克这算多大的事啊,有必要把三个学生的家长都叫到学校里吗?正常情况下,这个时候学生的家长都在工作中,突然接到老师的通知,只好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到学校里来,心中肯定也窝了一肚子火气,觉得孩子在学校里闯了祸。如果是真闯祸倒也罢了,偏偏是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,这反而容易激起更大的火气,要怪自己小孩太不争气,犯这种低级错误干什么,影响了自己的工作,所以作出冲动性的反应也可以理解。
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不是学生,也不是家长,而是老师。学生犯错误是难以避免的,更何况是课间打扑克这么小的错误。这种错误老师完全可以单独处理,没有必要通知家长。如果是屡教不改才有必要告知家长,但也没有必要通知家长马上到学校里来。这么紧急地通知家长到学校里来,就是想给家长和学生两头施压,逃避自己的教育责任。家长的激烈反应不正是老师预期要达到的目的吗?如果老师自己妥善处理了这事,还会有后面的悲剧吗?
当然,这个妈妈也有错,不该这么冲动,另外两个家长就没有这么冲动。但是人在应急状态下是容易犯错误的,这个妈妈可能也太想配合老师了,想显示她对自己的儿子绝不姑息,以求得老师的谅解,但反应过度了,没有考虑到儿子的感受。但是应急状态下谁不会犯错误呢?如果要说冷静的话,为什么这个时候没有人出来保护那个挨打的男孩呢?比如把吓坏了的男孩和怒气冲冲的妈妈分隔开来,然后把男孩拉到另一边去安慰他一下,再把他送进教室去上课,这样悲剧也能避免。
至于说那个男孩,不要说他承受能力太差,他当时也是处于应急状态。他其实并不是想自杀,他就是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,觉得妈妈当着同学的面让他出了丑,他要报复一下妈妈,让妈妈也感到难过,感到后悔。他当时可能没有想清楚,他这一跳是不可挽回的,人死不能复生。在他的潜意识里,他可能以为他可以复生,或者以为他跳下去不会死,而是重伤,他会躺在床上治伤,然后看着妈妈天天坐在床边向他忏悔。在起跳的一刹那,他可能有幻觉。
有不少人把这件事和上海17岁少年卢浦大桥坠桥事件进行类比,虽然这两件事起因类似,但后因不同。后者也是妈妈被临时叫到学校里去了,妈妈也是气得不行,一直搞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。她不该在汽车行驶至卢浦大桥上时停车并下车,而那个17岁少年也不是想自杀,只是想逃离怒气冲冲的妈妈。当时正值夜晚,视线不清,他可能没有意识到那是在大桥上,只是想翻过路边的栏杆逃跑,没有想到栏杆外面是万丈深渊。(参见我当时写的文章《你们以为那个17岁少年是跳桥自杀,其实他只是想翻过栏杆逃离母亲》)
那个17岁少年事先没有看过栏杆外面,他跑得太急了,根本来不及看,一下子就翻过护栏了。他母亲看着他坠下大桥,跪地捶打,痛心疾首。武汉这个14岁男孩有所不同,他在爬上护墙之前向下看了一眼,知道他是在高处,但究竟有多高,他当时可能有幻觉。他跳下去的动作也不像是要自杀,就像是在鞍马上最后跳下的动作,他可能觉得这跟跳围墙差不多,没有丝毫犹豫,就这么跳下去了,悲剧就这么发生了,令人心痛不已。
很多孩子的所谓自杀,其实都是意外,是在受到突然刺激时应急反应出现偏差时的一念之差。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健全,在应急反应时会出现幻觉,并不是真想自杀,他们其实也怕死。现在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存在太多的小题大做,对小孩子犯错误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?为什么一定要搞得鸡飞狗跳?小孩子犯错误,老天爷也会原谅的。但是大人处置不当造成悲剧,老天爷是不会原谅的。
(特别声明:本号与微信公众号时评君为同一作者)
文章到此结束,如果本次分享的初中生打扑克又软又疼又叫和15岁打扑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,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!